【工作总结】市信访局2024年工作总结与2025年工作计划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淮北市信访局 发布时间:2025-06-25 15:42 字号:

2024年,全市信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最大限度解决人民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访服务保障。

一、基本情况

(一)聚焦政治引领,着力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点信访问题,将信访工作纳入党建考核、党校培训。出台《市级党政领导接访闭环管理规定》,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访民情、办实事。

(二)注重固本强基,深入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源头的鲜明导向,最大限度推动群众信访事项在县域及以下得到妥善解决,推进市、县(区)两级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规范化建设。 

(三)坚持法治思维,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精神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对照信访法治化“路线图”“导引图”和工作指南,细化操作指引,完备要素要件,形成“施工图”和工作清单。

(四)树牢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认真贯彻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工作理念,把风险防范的重心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把关口前移到问题产生的源头上,完善覆盖全面、触角灵敏、反应快捷的信息网格,增强访情分析研判的前瞻性、主动性、针对性。

(五)坚持“高效办成一件事”,着力打造“每日民声”工作平台。市委分管领导牵头建立市级民声呼应工作协调机制,实行“平台联建、信息联通、督办联动、难题联调、效果联评”,推动群众反映诉求“一键即通”“一呼即应”,跟踪督办形成闭环,推动县(区)全部建立民声呼应类载体。

(六)坚持调解先行,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提出的“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的要求,各县(区)不断探索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实践经验。濉溪县开发“濉溪民声”微信程序,设置“民呼我应”随手拍、随手报功能,制作“便民服务一卡通”,及时接收办理群众诉求和建议。相山区依托社会治理和网格服务管理平台,打造“雷云说事拉理室”等工作品牌。杜集区建立“百姓说事点”,开展“民情夜话”,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烈山区通过“红茶议事坊”“退休法官工作室”等渠道,让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在初始阶段。市信访局设立访调对接工作室,采取释法说理、释疑解惑等方式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做到访调无缝对接。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巩固深化源头治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好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从小处着手,实现与网络舆情化解、基层治理工作深度融合,做到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将矛盾稳控在基层、不稳定因素消除在一线。全面摸排风险隐患,建立台账,摸清底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闭环管理,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

(二)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群众反映问题“找对门”、维护权益“走顺路”。对照信访工作法治化“路线图”“导引图”和工作指南,细化操作指引,完备要素要件,形成全面细致的“施工图”和工作清单。树立有解思维,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突出规范信访工作行为和依法维护群众信访秩序。

(三)突出抓好“每日民声”事项办理。把办好“每日民声”事项作为重要任务,实行全要素建档、全过程管理,做到一般事项优先办、紧急事项马上办、列出清单挂账办、全程跟踪督促办、回复回访互动办、政策问题沟通办、苗头隐患指导办、上下联动协同办,推动群众反映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四)加强信访业务规范化建设。加强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提升信访事项办理质量,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对全市信访系统业务规范化办理的培训力度,分层次、多形式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信访工作能力。

(五)着力打造高素质信访干部队伍。组织信访干部全员培训,不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主动作为、能干会为、砥砺敢为的高素质信访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