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多元化解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淮北市烈山区
2021年12月6日
近年来,烈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文件精神,突出矛盾攻坚破难,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一、坚持以机制建设为重心,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责任,及时制定下发各项制度规定,实行区、镇、村(社区)三级联动,访调对接及时跟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形成条块化管理、一体化运作的工作格局。
(一)建立健全联合接访机制。印发《信访联合接访进驻人员管理制度》,建立“责任明晰、调处有力、决策快捷、权利集中、权威高效”的“一站式”解决信访问题的工作模式,整合设置了住建、国土、农民工权益、涉法涉诉等6大类综合受理窗口,覆盖了80%以上的信访情况。落实领导签批制度,定期跟踪办理进度,承办单位按时向区领导汇报案件办理情况直至案件办结,倒逼责任落实,彻底改变“一转了之”现象。
(二)建立健全访调对接机制。制定访调对接工作制度,成立领导小组、细化工作职责、规范办理流程。目前,全区共设立1个区级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5个镇办信访事项调解室、59个村居信访事项联系点。积极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有关部门支持和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更多的吸收专业人员加入人民调解工作行列。目前全区信访事项调解员共84名,共计成功调处3起重大信访案件,130多起一般信访案件,引导160余名信访当事人通过仲裁、诉讼程序依法、合理解决纠纷。
(三)建立健全预防排查机制。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把稳评作为实施重大项目和重大决策的刚性门槛和先决条件,有效预防新项目、新决策引发信访问题。坚持先调后判、调判结合的思路,积极推行诉前调解、警民联调工作,及时定纷止争,防止和减少涉法涉诉问题的发生。坚持平时定期排查、敏感时期集中排查的常态化机制,做到排查的时间上无断档、空间上无缝隙。坚持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议制度和重点时期“零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信访工作动态,及时处理苗头性问题,把信访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制定《烈山区预防和处置信访事项应急预案》,成立以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的预防和处置突发信访事项领导小组,建立了快速反应、跟踪督查问责等各项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处置,严防事态升级失控。强化情报信息的搜集研判,对有预警价值的情报信息通过预警通报等方式向基层、责任单位通报,实行“一单三推”,统筹调度指导相关部门及时妥善化解处置。
二、坚持以人民满意为中心,不断强化基层基础
2020年,烈山区在烈山国购汽车文化园新建成300平方的烈山区人民来访接待大厅,采取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三个一”工作模式,努力把信访大厅打造成人民满意的“群众之家”。
(一)科学完善内部布局。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我区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设置了安检、咨询、等候、登记、接访和办公六个功能区。此外,设置了调解区,主要对一些邻里纠纷的小事、琐事现场调解,现场解疑答惑;设置了党员活动区,将党的建设贯穿于信访工作的全过程;中心二楼,建立了访调对接中心,每天都安排司法调解员、律师现场办公,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二)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来访中心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配置齐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配置了人工智能机器人,交流咨询、政策解答、舒缓情绪等功能一应俱全;设置了网上信访专区,并有专人负责,全程实现网上代理;设置档案室,信访工作资料妥善保存。每天安排1名正式公安干警参与联合接访,随身携带“警务通”能够及时核查公安网上信息。
(三)积极营造温馨氛围。在接访中心设置电子显示屏、宣传栏、政务公开栏、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咨询服务台及各类办事指南,广泛宣传信访工作政策法规,尽最大可能为来访群众提供便利。在群众等候区配置饮水设备、便民药箱、老花镜,并布置各类绿植,为群众提供优美的服务环境。中心配备了监控、安检、消防、急救、防备等系列设备器材,能够及时处置各类应急情况。同时,每天安排一名协警作为安保人员值班,突发情况可以随时召集政务服务中心安保人员予以支援。
(四)全面强化协作联动。目前,我区三镇四办均设置了信访工作中心,50个村(社区)成立了信访工作站,区直39个单位成立了信访工作办公室。镇(街道)、区直单位均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按人口比例配置了信访办公人员。区直部门、镇(街道)信访办、村(社区)工作网络健全,实现了信访信息互通互动。积极创新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烈山区“党群微家”“红茶议事坊”“说事室”等一批典型示范点,有力推动了全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发展进步。
三、坚持以事要解决为核心,切实完善自身建设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定期排查各类矛盾纠纷,逐案制定化解方案。多措并举,上下联动,积极妥善化解历史遗留及各类矛盾纠纷。
(一)扎实推进依法分类。在全区全面开展依法分类处理信访工作,完善我区职能部门责任清单,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办理流程,进一步厘清信访与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的受理范围。严把甄别关,属于仲裁、行政确认、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等法定途径范围的,引导群众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反映问题,并按法定途径的相关要求办理办结;属于诉讼范围的,实行访诉分离并配合政法机关导入司法程序;进一步明确信访工作机构与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加强衔接配合,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加强信访部门、司法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的协调沟通,健全完善会商、转送、跟踪反馈等相关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工作,避免群众投诉无门导致矛盾积累和激化升级。
(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区信访局扎实开展听证评议工作,依法规范处理特殊疑难信访事项,有效破解信访难题,增强信访事项处理的公正性、公开性和民主性,切实保障信访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安徽省信访条例》、安徽省信访事项依法终结暂行办法》《淮北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文件》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烈山区特殊疑难信访事项公开评议办法》,公开评议特殊疑难信访事项。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社会工作者及政府部门代表等评议员组成信访百人评议库,采取公开评议会的形式,通过陈述、质证、辩论、质询、评议和投票表决等程序对特殊疑难信访事项处理意见进行公开评议,自《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实施以来,我区共举行听证评议会58次,其中包括听证会51次,信访评议会共7次,有效推进了我区一批特殊疑难信访问题的化解。
(三)认真开展四下基层。按照“四下基层”要求,全区包案领导带头接访、带头组织协调、带头解决问题、带头督办落实,带头深入基层倾听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准确了解和掌握信访人的心理动机和诉求目的,“坐堂会诊”有针对性的选择处理对策。同时区联席办严格执行督查督办制度,建立动态台账,及时跟踪,对职责范围内不配合或无故逾期不办的信访事项进行追踪问责,保障工作有序展开。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等制度,推行责任督办、带案下访、按时回访等机制,坚持接访时间向非工作时间延伸,区、镇(街道)实行领导带班,全天候接访,今年以来,全区党政领导接访群众50批50次,其中下访17批30次,办结率100%,化解率79%。通过党政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一批历史遗留疑难案件得到妥善解决,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的社会效果、示范效果和工作效果日益彰显。
(四)着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区各级各部门对摸排出的矛盾突出问题,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实施清单式管理,限期盘点销号。对重点疑难信访事项、重点信访人成立工作专班,严格落实化解责任,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对部分诉求无政策和法律依据且长期无理缠访、闹访的交办件,通过邀请信访人亲属做思想工作,感化信访人,转移其注意力;积极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参与化解,将政策和法律宣传到位,打消信访人侥幸心理。对一些诉求无政策依据,但生活确有困难或精神偏执(异常)的移交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通过司法、民政救助、信访特困资金以及节假日慰问等办法,想方设法帮助信访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帮扶手段,帮助信访人发展经济,逐步打消其信访念头。